一种旱养水禽利用运动场种植浮萍形成生态循环节粮型养殖技术
针对传统水禽旱养模式中运动场功能单一、青饲料补充不足及粪污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创新构建了“运动场浮萍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在旱养水禽运动场分区种植浮萍,结合隔离采食设计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水禽养殖的节粮增效与生态循环。
技术要点
栏舍模式优化
采用薄垫料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通过微生物分解垫料中水禽粪便,降低氨气排放,减少垫料更换频率,为运动场生态改造提供基础。
运动场功能分区设计
浮萍种植区:占运动场面积30%-50%,采用浅水(5-10cm)种植高淀粉紫萍、高蛋白株等速生浮萍新品种品种,底部铺设防渗膜防止养分流失。
隔离采食区:设置网架或浅水围栏,形成“种植保护区-采食-戏水-歇息”多功能区域,水禽可自由进出但无法践踏浮萍核心种植区,保障浮萍持续繁殖。
粪污导流系统:水禽戏水区与采食浮萍区是同一区域,水域与浮萍种植区直接连通,将水禽粪污作为天然肥料导入,经浮萍吸收转化后净化水质,形成“粪污-浮萍-水禽”物质循环链。
浮萍高效生产技术
品种选择:优先选用高淀粉、高蛋白株的浮萍品种,适应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
动态采收:通过调节隔离网孔径控制水禽采食量,每日定量收割外围浮萍,保持种植区覆盖率≥70%,确保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在1kg/m²·d以上。
生态调控:夏季高温期补充20%遮阳网,冬季采用浅水保温措施,延长浮萍生长周期。
节粮效果与经济效益
饲料替代:新品种浮萍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极高远超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牧草等青绿饲料,每10m²种植区可满足100只水禽的补充青绿饲料需求,降低精料用量约5%。
零成本粪污处理:浮萍对氮、磷吸收率分别达85%和70%,养殖区水体粪污自动处理成为浮萍的养份,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处理。
综合效益:每只水禽节约饲料成本约5%,且水禽的肉蛋品质更高,加上浮萍本身就是药草兼用的植物对水禽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实践证明长期饲喂浮萍的水禽发病更少成活率更高,综合降本增效明显。
技术优势
本技术突破水禽传统旱养模式无法满足戏水和青绿饲料补充的双重问题,通过运动场立体化利用实现:
生态闭环:粪污零排放,水体还能够自净能力;
节粮增效:青饲料自给率提高,缓解“人畜争粮”矛盾;
环境友好:养殖区域没有臭味和黑臭水体,符合绿色养殖标准。
应用前景
该技术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各种规模水禽养殖场,尤其适合水资源匮乏或环保要求严格的区域旱养水禽模式推广。通过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推广,助力畜牧业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本技术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对专利技术进行了申请,其生态循环养殖基地有成功养殖现场可以参观,提供上门服务快速建立示范基地。联系人:蒋荣健场长 13507889320、王纲杰副场长 19195968227、梁燕华接待办主任13557045676
- 上一篇:牛误食铁丝、铁钉等金属异物,养牛高手告诉你如何处理 [2025-04-28]
- 下一篇:酶菌结合饲料发酵剂中加强型活力99生酵剂与99多功能饲料发酵剂的区别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