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饲料贵到哭?鸡病不断?广西助农教您使用 “发酵牧草 + 活动场浮萍”生态循环养殖,成本直接砍半,鸡肉品质还高#生态循环养殖#低成本养殖#发酵饲料
在饲料成本持续攀升、养殖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当下,一场关于 "牧草变黄金" 的养殖革命正在悄然上演。高糖牧草(如糖蔗 3 号牧草)通过粉碎发酵技术的转化,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摇身一变成为鸡群喜爱的优质饲料,不仅为养殖户开辟了降本增效的新路径,更重塑了禽肉与禽蛋的品质标准。这一融合了生态学与生物技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破解养殖行业困局的关键钥匙。
将新鲜的高糖牧草送往实验室检测,会发现其包含鸡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基础营养:钙、磷等矿物质能强化骨骼发育,维生素 B 族可促进新陈代谢,膳食纤维则能调节肠道功能。更重要的是,这些营养成分被天然包裹在植物细胞中,未经处理时难以被鸡的消化系统充分利用。就像人类无法直接消化粗粮中的纤维素一样,鸡对原始牧草的吸收率通常不足 30%,这也正是过去牧草难以作为主饲料的核心原因。
发酵技术的介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当高糖牧草被粉碎后,植物细胞壁被打破,藏在其中的营养物质得以释放;而在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的作用下,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菌群开始大规模繁殖,将复杂的纤维素分解为易于吸收的葡萄糖,将粗蛋白转化为小分子氨基酸。实验数据显示,经过 7 天发酵的牧草饲料,蛋白质吸收率从 35% 提升至 72%,纤维素利用率提高,这意味着鸡群能从牧草中获取的营养翻了一番。
发酵魔法:激活饲料潜能的四步跃迁
在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实验室里,我们见证了牧草变身优质饲料的全过程。技术员将粉碎后的牧草与发酵剂按比例混合,装入密封袋压实排气时,袋中溢出的酸甜气息让人联想到酸奶 —— 这正是乳酸菌开始工作的信号。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包含着精密的生物转化链条,最终实现了饲料品质的四重飞跃。
消化吸收率的革命性提升是发酵技术的首要贡献。未发酵的牧草纤维粗硬,鸡采食后往往原样排出,造成营养浪费。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等生物催化剂,如同为鸡群配备了 "体外消化工厂",将原本难以降解的植物细胞壁彻底分解。某养殖场的对比试验显示,食用发酵牧草的鸡群粪便中,粗纤维残留量比对照组减少 60%,这意味着更多营养被留在了鸡体内。
适口性的奇妙转变让挑食的鸡群胃口大开。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如乳酸、乙酸)使饲料 PH 值降至 4.5-5.5,形成酸甜风味,配合酵母发酵产生的醇类物质,共同构成了鸡群无法抗拒的 "美味诱惑"。在南宁某生态农场,使用发酵牧草饲料后,鸡的日均采食量增加 15%,且进食速度明显加快,原本需要 30 分钟吃完的饲料,现在 20 分钟就被一扫而空,饲料浪费率从 12% 降至 3% 以下。
成本控制的乘法效应让养殖户喜出望外。发酵牧草可以替10%- 30% 的饲料成本,更惊喜的是,发酵饲料中的有益菌群在鸡肠道内形成优势种群,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使鸡群发病率降低 40% 以上,兽药开支大幅削减。
肉质风味的本质提升则创造了产品溢价空间。在烹饪实验中,喂食发酵牧草的鸡肉经检测,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比普通鸡肉高出 23%,且肌肉纤维更细,脂肪分布均匀。一位从事餐饮行业的采购商坦言:"这种鸡肉下锅时就能闻到不同的香味,熬汤不需要添加味精,自然鲜美的味道能抓住回头客。" 在市场上,采用该模式养殖的鸡肉每公斤售价高出普通产品 5-8 元,仍供不应求。
从实验室到养殖场:技术落地的实践指南
品种选择的地域智慧是成功的第一步。在南方湿热地区,糖蔗 3 号牧草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即使在夏季 35℃以上的高温中仍能正常生长;而在北方干旱地区,高稻草 2 号则凭借耐旱特性成为首选。邓国景强调:"牧草种植必须遵循 ' 适地适种 ' 原则,盲目引种会导致产量暴跌。比如在酸性红壤区,需先施用生石灰调节 PH 值至 6.0-7.0,才能发挥糖蔗 3 号的高产潜力。"
发酵工艺的精准把控直接决定饲料品质。标准流程是:将收割的牧草粉碎至 2-3 厘米小段,按 1 吨牧草 + 1 包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 + 2 公斤食盐 + 100 公斤玉米粉的比例混合,装入塑料容器压实后密封发酵。关键控制点在于 "水分与温度"—— 原料含水量需控制在 60%-65%(抓握成团不滴水),环境温度保持在 20-30℃。在冬季,可通过覆盖保温膜维持发酵温度,确保 7 天内完成转化;夏季则需注意通风降温,防止高温导致杂菌污染。
饲喂方案的动态调整体现养殖智慧。雏鸡阶段消化系统脆弱,发酵牧草添加量控制在日粮的 10%;青年鸡生长旺盛期可提高至 20%;产蛋鸡为保证营养均衡,维持在 15%-20% 为宜。某蛋鸡养殖场的实践表明,产蛋高峰期适当降低发酵牧草比例至 15%,可避免蛋重下降;而在休产期提高至 30%,既能节省成本,又能通过膳食纤维清理肠道。这种 "按需调配" 的模式,使每只蛋鸡的年产蛋量提高 5-8 枚,蛋品合格率从 92% 升至 98%。
生态闭环:养殖业的可持续未来
在广西某 "牧草 - 鸡 - 粪 - 牧草" 生态农场,我们看到了发酵牧草技术的更高价值 —— 构建零排放的循环系统。鸡群排泄的粪便经处理后成为牧草的有机肥料,而牧草又通过发酵转化为饲料,整个过程没有废弃物产生。这种模式不仅使养殖场的环保压力骤减,更让每亩土地的综合收益提升 3 倍以上。
一间约30平方米的鸡舍可以容纳超过200只大鸡,这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是难以想象的。然而,采用发酵床环保养殖模式后,这一壮举变得轻而易举,这种创新的养殖方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无需清扫鸡粪,大大减轻了养殖户的劳动负担。
整个鸡舍及其周边地区没有臭味和苍蝇,这得益于发酵床的优异性能。发酵床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鸡粪中的有害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有机物,从而有效抑制了臭味的产生和苍蝇的滋生。这种环保的养殖方式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也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在饲料方面,发酵床环保养殖模式也展现出惊人的优势。饲料中大约30%是廉价的发酵饲料,这种饲料由各种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营养丰富。将其与鸡预混料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玉米和豆粕,或者与鸡全价饲料混合后饲喂,生长速度与全部使用全价饲料相比几乎没有差距。这无疑为养殖户节省了大量的饲料成本。
而最核心的配套措施则是在30平方米的运动场下种植新型高蛋白和高淀粉含量的浮萍。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日产量约30公斤,可以供鸡自由采食。鸡粪自然成为浮萍的养分,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循环。为了保证鸡的健康,需要在水体中定期投放灭寄生虫药物,或在晚间进行电击灭寄生虫。
一、核心技术与创新点
1. 发酵床环保养殖
○ 采用发酵床技术,通过微生物菌群分解鸡粪,实现鸡舍内无臭味、无苍蝇,无需人工清扫。垫料中碳氮比优化(如锯末、稻壳等),配合定期翻动与湿度控制,确保发酵效率。
○ 饲料中30%使用廉价发酵饲料(如玉米、豆粕等混合发酵),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生长速度与全价饲料持平,验证了节粮型设计的有效性。2. 浮萍生态循环系统
○ 配套30平方米运动场种植高蛋白高淀粉浮萍新品种,日产量30公斤,供鸡自由采食。鸡粪直接为浮萍提供养分,形成“鸡粪→浮萍→鸡饲料”的闭环生态链。
○ 水体定期投药灭寄生虫或夜间电击灭虫,保障生物安全,避免疾病传播。
3. 肉质品质提升
○ 鸡肉中复合氨基酸含量高于传统土鸡,得益于浮萍富集的氨基酸。浮萍作为天然高蛋白饲料,显著改善肉质风味与营养价值。
二、经济效益与优势
● 成本节约:饲料成本降低约35%,核心在于发酵饲料与浮萍替代部分高价全价料。
● 高效益:30㎡鸡舍高密度养殖(超200羽),结合自动化管理,提升单位面积产出。
● 生态可持续:零污染排放,符合环保要求,且可复制至庭院或半放养规模养殖场景。
三、技术可行性与注意事项
● 发酵床维护:需控制垫料湿度(40%左右)、定期翻动、补充菌种,确保发酵菌群活性。
● 浮萍管理:选择饲料型高蛋白株系,动态监测水体养分与寄生虫,避免过量投药影响鸡健康。
● 专利保护:广西助农畜牧科技已申请发明专利,如需技术合作或落地,建议联系该公司获取授权与支持。
总结:该模式通过发酵床+浮萍养殖的耦合技术,兼具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不仅适用于庭院家禽养殖,对于半放养模式的规模家禽养殖也同样适用,它是一种真正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循环节粮型养殖模式,为养殖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秋天仔猪腹泻是什么原因?如何治疗? [2025-09-10]